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红柳基地班)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焊接工程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焊接材料与结构设计、焊接工艺制定、焊接装备与自动化、焊接质量检测与评定等技术开发与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工程素养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后应具有以下能力:
1、成长为焊接工程师、成为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或管理和经营人员。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包括技术问题和工程问题等。
2、能与同行及服务对象有效沟通,能与团队密切合作,完成分担的任务,或承担组织管理工作;
3、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团队意识、有效地表达与沟通等综合素质,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并进行跨文化交流;
4、能够适应焊接工程相关领域的发展,继续学习,自我完善,不断提高。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焊接设备的选用、研制和改进,焊接生产过程设计,焊接材料、结构、接头的分析与设计等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焊接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分析焊接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能通过计算、图纸、报告或实物等形式表达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为提高焊接生产效率、质量,进行焊接工艺的设计和焊接设备的选型与开发,制定满足用户需求的焊接生产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焊接设备、工艺、结构、性能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在焊接结构设计、焊接工艺制定、焊接生产管理等中,选择和使用软件、信息资源查询、模拟工具、测试分析仪器及数据处理技术,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仿真和预测,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焊接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焊接工程实践和焊接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能评价焊接工程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并遵守焊接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焊接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焊接生产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表1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本专业毕业要求 |
本专业培养目标 |
目标1: 成长为工程师、成为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或管理和经营人员。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包括技术问题和工程问题等。 |
目标2:能与同行及服务对象有效沟通,能与团队密切合作,完成分担的任务,或承担组织管理工作。 |
目标3: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团队意识、有效地表达与沟通等综合素质,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并进行跨文化交流。 |
目标4:能够适应焊接工程相关领域的发展,继续学习,自我完善,不断提高。 |
毕业要求1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四、毕业要求及能力指标点分解
表2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及能力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 |
能力指标点 |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焊接设备的选用、研制和改进,焊接生产过程设计,焊接材料、结构、接头的分析与设计。 |
1.1能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运用到焊接工程问题的计算、建模与求解; |
1.2能将机械及电气自动控制知识用于焊接设备的选用、设计和改进; |
1.3能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焊接生产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对焊接工程中的材料、焊接结构、接头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与设计。 |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焊接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分析焊接过程的质量问题,能通过计算、图纸、报告或实物等形式表达焊接问题,并通过文献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
2.1具备对焊接工程问题进行识别与判断,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概括归纳与分解能力; |
2.2具备对总结的焊接问题进行抽象表达与建模能力; |
2.3能分析焊接工艺条件、结构受力状态、焊接材料等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识别和判断影响接头性能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
2.4、具备借助文献辅助对焊接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验证的能力,并形成可靠结论。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为提高焊接生产效率、质量,进行焊接工艺的设计和焊接设备的选型与开发,制定满足用户需求的焊接生产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1能根据焊接构件设计生产工艺流程,为提高焊接生产效率、质量,进行焊接工艺优化和焊接设备的选型与开发; |
3.2能进行焊接车间生产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设计,对流程方案进行优选,体现创新意识; |
3.3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焊接结构、工艺、质量全流程体系; |
3.4能够在安全、环境、法律文化等现实约束条件下考虑社会环境等非技术因素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4.1能够采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对焊接设备、工艺、结构制定实验方案; |
4.2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安全开展实验; |
4.3能够对焊接相关的科学现象、焊接工艺过程、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 |
4.4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5.1能运用文献检索工具,获取焊接工程领域相关技术问题的最新进展; |
5.2了解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
5.3能使用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检测和分析材料组织和性能; |
5.4能使用无损检测设备测试分析焊接接头缺陷。 |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1了解焊接产品设计、工艺制定、焊接生产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
6.2能分析和评价焊接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
6.3理解焊接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在安全、健康和文化所应承担的法律和社会责任。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能评价焊接工程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
7.1了解焊接过程中烟尘、弧光、噪音、辐射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以及焊接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
7.2能针对焊接项目评价其资源利用、污染物处理方案、安全防护措施,判断生产及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1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诚实守信、有人文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和思辩能力; |
8.2理解人类普世价值观,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 |
8.3了解焊接工程师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作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9.1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
9.2能独立完成团队分配工作,或者能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
9.3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1能运用焊接专业术语,通过口头、书面、图表,工程图纸等方式与团队成员以及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
10.2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 |
10.3了解焊接工程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 |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1掌握焊接工程项目涉及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
11.2了解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
11.3能够将管理原理、技术经济方法应用于焊接产品的开发、工艺设计和工艺流程优化等过程。 |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12.1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12.2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扩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 |
12.3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 |
五、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六、专业核心课程
材料连接科学基础、熔焊方法及设备、压力焊与钎焊、焊接结构学、焊接工程基础。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八、主要专业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综合类实验、无损检测、焊接力学与焊接结构(课内实验)、焊接电源与控制(课内实验)、材料连接科学基础(课内实验)等。
九、基本学制:四年
十、毕业合格标准
具有学籍的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成绩合格,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160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十一、学位授予条件
符合《yl23455永利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条件的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二、微辅修专业、辅修专业、辅修学位修读要求
1、微辅修专业: 14学分,修读标注为单个“*”专业核心课程,完成可授予微辅修专业证书。
2、辅修专业: 32学分,修读单“*”和双“**”标注的专业核心课程,完成可授予辅修专业证书。
3、辅修学位: 50学分,修读单“*”,双“**”以及三“***”标注的课程,完成可授予辅修学位证书。